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动预备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4-06-23 10:41:2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937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动预备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

劳动部办公厅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动预备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
1998年8月12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1998〕10号)提出的“要普遍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对城镇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1—3年的职工技术培训”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劳动预备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我部决定,今年扩大国家级试点范围,明年在全国推行这一制度。现公布1998年进行劳动预备制度试点的首批城市(地区)名单(见附件),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试点城市(地区)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把这项工作作为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重要配套措施,抓好抓实。
二、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由领导负责,培训、就业、鉴定、监察等机构参加的试点工作班子,加强组织管理,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发挥劳动保障部门整体优势,密切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三、各试点城市(地区)要根据原劳动部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组织试点工作。进行劳动预备制度试点地区的技工学校,要将实施劳动预备制度纳入技工学较招生任务并实行登记入学,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1年。
请各试点城市(地区)在1998年10月底前,将实施方案报我部,同时抄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四、 尚未选送或需继续增加1998年国家级试点城市(地区)名单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请务必于9月底,将名单报我部。与此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在所辖区域内再选择3——5个城市(地区)同步开展试点工作。
附件:1998年进行劳动预备制度试点的首批城市(地区)名单(略)
(注:1998年进行劳动预备制度试点的首批城市山东省不烟台市、青岛市、济南市、淄博市、潍坊市、济宁市、泰安市。)


辽宁省防治牲畜五号病实施办法

辽宁省人民政府


辽宁省防治牲畜五号病实施办法
  (一九八三年七月二十八日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发[1983]201号文批转)

  牲畜五号病是危害牛、羊、猪、骆驼等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对生猪生产危害极大,而且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为了保障人民健康,保护畜牧业生产,提高外贸信誉,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特制定防治牲畜五号病实施办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建立防治牲畜五号病指挥部。防治牲畜五号病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政策性强,牵涉部门多,技术复杂。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指挥机构。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和各地区行政公署,都要成立防治牲畜五号病指挥部(作为临时性机构,消灭五号病后撤销),由一名负责同志任指挥,吸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统一指挥防治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有关部门参加组成,负责日常工作。
2.搞好宣传教育。加强对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教育和防疫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宣传只在内部进行,不登报,不广播,不公开对外宣传,注意保密教育)。使广大群众和干部深刻认识五号病的危害性,防治的重要性,掌握饲养、运输、经营牲畜三个主要传播途径和综合防治办法。
3.搞好综合防治工作。要采取以行政措施为主,行政与技术相结合的防治措施,贯彻“早、快、严、小”的方针。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必须对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牲畜饲养、经营、运输等各个方面的防疫工作负责。及时做好查清疫情,封锁疫区,处理病畜,清库消毒,加强检疫,制定综合性防治措施。
二、做好疫情报告和普查
4.建立疫情报告制度。饲养、经营、运输牲畜的单位和个人,发现牲畜发生疑似五号病时,要即日报告所在公社和县有关部门。公社或县兽医站要立即派出兽医进行诊断,如确诊为五号病,要逐级上报。在五号病流行期间,各级指挥部要每隔十天逐级上报一次疫情,并严格控制病畜流动,实行封锁隔离。为鉴定毒型,要及时采取病料送检。
5.做好疫情普查。在五号病流行期间,各县(区)人民政府要组织兽医人员对管辖区内的牲畜逐头进行检查。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统由县(区)指挥部划定,报县、区人民政府批准。疫区范围为一个县以上的,由市(地)或省指挥划定,报上级备案并通知邻近地区。
三、封锁疫区
6.疫区的封锁。划定疫区后,要明确封锁界限,设立标志,由县区人民政府公布封锁令,并通知邻近县、区。封锁期间,要停止牲畜及其产品和饲草的收购、调运和交易活动,严禁运出各种偶蹄动物及其产品。要在交通路口设置哨卡和检疫消毒设备,对来往行入、交通运输工具,实行严格消毒。疫区内要发动群众大清扫,大消毒,搞好环境卫生。
7.封死疫点。疫点要划小,可根据规模大小,疫情分布情况,以饲养单位的病畜圈舍及活动场所和经营单位的病畜仓库、车间划分疫点。一经确定疫点,即应封严封死,并应在其周围划定封锁界限,设立标志,派人日夜监督,防止病毒扩散,就地消灭疫源。
8.保护受威胁区。受威胁地区要加强防疫管理,注意消毒。同时要对疫区的疫情进行监督,如发现疫区有违犯封锁规定时,应及时加以制止,并向上级报告。
9.解除封锁。屠宰场的病畜和同群畜全部屠宰完毕,将其肉类产品进行无害处理,经彻底消毒并由当地指挥部派兽医检查验收合格后,恢复生产。农村和其它饲养单位的疫点和疫区最后一头病畜痊愈后十四天,再不发生五号病时,经当地指挥部派出兽医检查验收合格者,由原发布封锁令的政府公布解除封锁,报上级备案,并通知邻近县、区。
四、处理病畜
10.严格处理肉联厂的污染产品。肉联厂的病畜肉(包括被污染的肉)和头、蹄、下水是散播疫情的重要疫源。要按照“四部规程”有关规定,对病畜和可疑病畜要及时送急宰间宰杀。病畜头、蹄、内脏、血液要高温自处理,严禁鲜销;病畜肉和被污染的肉要高温或剔骨产酸处理。严禁倒流农村,杜绝五号病恶性循环。
11、控制农村疫情传播。应采取杀、关、管的办法,消灭疫源。发生五号病的县、区,发病头数少时,要决心扑杀,拔除疫点,消灭传染源。扑杀病畜要经县以上指挥部批准。扑杀病畜的损失由当地财政给予适当补贴,对发病头数多的,要严密封锁起来,控制疫情蔓延。
五、清仓消毒
12.污染冷库等要倒空消毒。污染的肉联厂、冷冻厂、活猪仓库以及经营部门等(包括车船)要进行大消毒、大清理。对于冷库,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做到倒空消毒,并建立经常性的消毒制度。
13.做好疫区、疫点消毒。疫区内的牛、羊、猪舍和病畜产品污染的场所、车船等,都要彻底清扫干净,铲除粪土后,用2%苛性钠溶液等有效药物,进行彻底消毒。粪便、污物等要发酵处理。无下水道设备的地方污水严禁外流,可在疫点内挖池贮存,并进行无害处理。牲畜圈舍、疫户门前均应设置消毒槽和消毒池,要指定专人管理,经常添加和更换消毒药液。
六、严格检疫
14.做好产地、农贸市场、收购、运输检疫。凡上市、收购和经铁路、公路、水运、空运运输的牲畜及其产品,必须经当地兽医站检疫,并开具检疫、非疫区或牛羊五号病防疫注射证明(以下简称“三证”)。市、县社兽医站,要把城乡防疫、农贸市场的牲畜及其产品成交前检疫工作做好。食品收购站,在收购或调运牛、羊、猪等偶蹄动物之前,应预先告知当地兽医站,以便随同检疫;凭兽医站开具的“三证”,进行收购或调运。通过铁路运输牲畜及其产品,须经发运站的铁路兽医验证检疫,出具铁路兽医检疫证明,铁路部门方可承运。
在疫情流行期间,各县、区指挥部,可在边界、口岸或交通要道设检疫消毒抽查岗。凡运输牲畜及其产品出县境没有“三证”者,可补检,加倍收取检疫费。凡经上述的检疫,发现五号病畜及其产品时,应就地无害处理。损失由畜主(货主)负担。
15.加强活畜屠宰前检疫。各级肉联厂、屠宰场,要加强活畜进厂(场)验证检疫和宰前检疫。厂(场)的活畜要及时屠宰,把库存畜压缩到最低限度,防止疫情发生和蔓延。
七、积极预防
16.防治牲畜五号病,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各地区兽医部门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搞好预防工作,试用疫苗注射,增强牲畜免疫能力。兽用药品科研部门要组织力量攻关,研制防治牲畜五号病的疫苗的药品,提供有效的防治药品。
八、责任与奖惩制度
17.落实责任制。各系统、各部门要各负其责,责任到人,兽医部门要认真检疫,做到不漏检,不错检;经营部门要切实做到不收病畜、不调运病畜,发现病畜要及时妥善处理。
18.各地各部门对防治工作,都要定期检查。对防治五号病工作做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做得不好的,要批评教育。玩忽职守的,要追查责任,严肃处理。逃避检疫,倒运病畜及其产品等引起疫情传播造成损失的,予以经济制裁或依法惩处。


国家计委关于宾馆、饭店代办电信业务加收服务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计委


国家计委关于宾馆、饭店代办电信业务加收服务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计委


在全国邮电行业资费检查中,各地普遍反映宾馆、饭店代办电信业务收费比较混乱。经研究,现就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一、1989年国家旅游局、原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原国家税务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旅游涉外饭店加收服务费问题的通知》(旅管理字〔1989〕第059号)仍然有效。旅游涉外饭店对旅客的市内和长途电话费可根据旅管理字〔1989〕第059号文的规定,在收取基本通话
费以外加收服务费。房费中已含电话费的不得另加电话服务费。
二、旅管理字〔1989〕第059号文中所指的“实际价格”是指基本通话费,不得再加入其它费用。
三、代办费收取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1995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