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4-06-28 19:25:3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28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工作的通知

卫办监督发〔2009〕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加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工作,切实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内容,是诊断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必备条件之一。加强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工作,对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做好放射防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提高对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二、加强放射工作单位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监督管理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规定,摸清本辖区内放射工作单位、放射工作人员和个人剂量监测机构的基本情况,加强对放射工作单位的监督检查,提高放射工作单位职业病防治的责任意识,督促做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三、强化个人剂量监测机构资质管理

  针对部分个人剂量监测机构未取得资质而开展工作的情况,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个人剂量监测机构的资质管理,要按照《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条件》的要求,全面开展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工作。2009年7月1日以后严禁未取得资质的机构擅自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对已取得资质的机构要加强管理,开展监督检查和定期复核。

  四、加强个人剂量监测机构自身管理,提高监测质量

  个人剂量监测机构要建立健全相应管理制度,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工作。要积极参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质量控制比对和技术培训,规范监测程序和方法,提高工作水平,保证监测质量。

  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信息管理

  个人剂量监测机构在将监测报告送放射工作单位的同时要将数据及时准确的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重视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的信息管理。为了对地方上报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实现动态管理和科学分析,我部将建立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全国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信息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统一管理。

                二ΟΟ九年三月二十七日


关于贯彻落实全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

农业部


关于贯彻落实全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牧渔业、农林)、农机、畜牧、农垦、乡镇企业、水产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最近,国务院召开全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会议,全面部署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会议特别指出,农村卫生医疗条件差,农民防范意识薄弱,一旦出现疫情,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造成拖延和扩散,必须严防疫情向农村扩散。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非常关心,提出的要求完全符合农村实际。为了认真贯彻全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配合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农村非典型肺炎预防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积极做好农村非典型肺炎预防工作。各级农业部门干部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充分认识到,预防和控制非典型肺炎,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当前,正值农村春耕大忙季节,各级农业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指导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主动做好各种预防工作,坚决防止非典型肺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打好防治非典型肺炎这场硬仗。

  二、结合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向广大农民介绍预防知识。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多、与农民群众关系密切的优势,结合推广普及农业技术,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向广大农民群众介绍预防非典型肺炎知识。并引导农民科学防范,破除迷信,讲究卫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在农村中,一旦发现疫情,要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及时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积极利用农业媒体宣传预防知识。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所属报刊杂志、农业网络、农技110和各种宣传小册子,开辟专栏,介绍预防非典型肺炎知识,以及预防的好经验好办法,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了解和掌握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

  四、做好农贸市场等重点部位的预防工作。农产品集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地方是农民群众经常聚集的场所。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管理部门做好防治预案,以及消毒和检疫工作,发放预防宣传材料,防止疫情传播和扩散。

  五、切实搞好外出就业农民工的预防工作。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较多的地区,对农民进行就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要讲授预防非典型肺炎知识,增强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措施,关心农民工的健康,防止出现因流动就业感染疫病和成为向农村传播疫情的途径。



二○○三年四月十七日


  [摘要] 在我国,由“非典”危机所引发的对于行政问责的思考,已进入一个制度化建设的新时期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政府的重视。目前,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建设已取得一定进展,但随着行政问责制实践的深入,行政责任不明、行政问责乏力、行政问责法律缺失、行政问责文化滞后等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本文针对行政问责制度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和完善行政问责制的思考。

  [关键词]行政问责制 现状 问题 完善对策


  行政问责制把对行政权的制约和对行政行为的监督辐射到行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并使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救济等制度化。实质上它是搭建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相互制约、沟通、和谐的平台机制,是一种监督与责任追究相结合的制度。推行、完善行政问责制,必将拉近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距离,有效地预防行政腐败,减少行政运作成本,推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行政问责制概述

  所谓行政问责制,是指一级政府对现任该级政府负责人、该级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

  (一)行政问责制的构成要素

  行政问责制是指对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或可能影响工作秩序、工作效率或者损害社会利益。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行为,问责制的主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予质疑并追究责任的制度。

  行政问责制是对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造成的事后责任的一种追究方法及模式,也是对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的一种监督和制约,使得行政监督主体在行使行政问责权时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行政问责制所包含的要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问责的主体

  就如行使行政权力的机关即行政主体一样,行政问责制的主体即行使行政问责的机关、单位或组织。其中包括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全国人大、民主党派、司法机关、新闻媒体,公众等。行政问责主体相对其他一些主体来说比较广泛。

  2、行政问责的客体

  也称行政问责的对象,处于被动状态,指被问的对象,行政问责的客体是指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主要是负有直接和间接领导责任的各级领导者和负责人。

  3、行政问责的内容

  指行政问责针对的问题,包括一切与职权或职务有关的行为和过程。主要是对过错责任、违法违纪责任的追究,但也注重对无作为的行政行为的问责,争取做到行政领域制度化的规范。

  (二)行政问责的程序

  行政问责的程序,即通过什么样的程序官员进行问责。其关键是要实现责任划分的法制化和责任追究的程序化,责任要体现到位到人,否则就会出现由于弹性过大,而最终无法实施。对于问责的程序,至少应该包括:问责的启动程序,责任的认定程序,问责的回应程序及责任追究程序。

  (三)行政问责的方式

  行政问责的方式,即问责方法。问责方式改变以往让问责对象作出简单的书面检查,为了让问责制落实到行政的各个层面,问责的方式应该包括行政责任、道德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等等,

  (四)行政问责的后果

  行政问责的后果,主要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该承担的相应责任,包括政治上、行政上、道义上的责任。

  二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不足

  在我国,2003年发生的“非典”危机到现在,因“失职”而受到行政问责的行政官员已有成百上千人。通过对失职行政官员的问责,对提高行政官员的责任意识,减少事故发生,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据初步统计,至2008年8月,中国大陆共有12个省级政府出台了行政问责相关规定或办法,现行试点或推行问责制的市、县级政府更多;在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实际操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缺陷,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行政问责法律制度性缺失

  目前中国各地虽然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问责的办法和规章,但全国性的规范成文的法律特别是问责程序法仍处在缺失状态。由于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权力机关、监督机关以及公民的合法问责权利无法顺利实施。问责制度中随机性大,这不仅导致了“异体问责”的相对薄弱,而且使民主政治建设受到一定的阻碍。

  (二)行政责任不明致无从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