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行政规章程序的规定

时间:2024-06-17 06:59:2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55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行政规章程序的规定

贵州省人民政府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行政规章程序的规定
贵州省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使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行政规章的程序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法规草案和行政规章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地方性法规草案(以下简称法规草案),是指依法由省人民政府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的规范性文件草案。
本规定所称的行政规章,是指依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的普遍适用于本省行政管理工作的办法、规定、实施办法、实施细则、规则等规范性文件。
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有关规定,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下列规章:
(一)依据国务院行政法规,制定实施细则或实施办法;
(二)依据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制定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
(三)根据本省经济文化建设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需要,制定规定、办法、规则、决定、布告等;
(四)省人民政府认为需要制定的其他规章。
第五条 起草法规草案和制定行政规章,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符合宪法和法律,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严格遵守起草和制定程序。

第二章 规 划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立法计划、省人大常务委员会立法计划,以及我省实际工作需要,拟定本省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立法计划。
第七条 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应于每年11月30日前提出本部门下一年度起草法规草案、规章的建议,报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综合平衡,并提请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省人民政府的立法计划。
第八条 省人民政府立法计划一经统一制定,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动。如遇特殊情况,经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同意,可以作出相应的调整。

第三章 起 草
第九条 法规和规章草案由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起草。起草单位应有主管领导亲自参与,并组织起草小组或指定专人负责。设有法制机构的,由法制机构牵头。重要的法规、规章草案,应由主要起草部门和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起草。
第十条 起草法规和规章草案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以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与现行有关法规、规章相衔接;
(二)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较强的针对性,能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和一定范围内普遍适用;
(四)法规、规章用条文的形式表达,每条可以分为款、项、目,条文较多的,还可以分章;
(五)表述具体明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文字简炼;
(六)对制定目的、适用范围、主管部门、具体规范、奖惩办法、施行日期等作出明确规定。
第十一条 起草人员应广泛收集与起草的法规草案、规章有关的资料(法律、法规、政策依据、国外立法资料、典型材料等),并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和学习考察。
第十二条 起草部门对拟就的法规和规章草案,应广泛征求各有关部门和地区的意见,经过认真咨询论证。涉及其他部门的,应主动协商,力求取得一致意见。如意见仍不一致时,应将不同意见据实上报省人民政府。未经协商的法规、规章草案,不得报送省人民政府。
第十三条 报送的法规、规章草案,必须经起草部门领导集体讨论,部门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印章。

第四章 送 审
第十四条 法规、规章起草工作完成后,由起草部门报送省人民政府审定。报送法规、规章草案应包括下列文件:
(一)起草单位关于报送法规、规章草案的正式报告;
(二)法规或规章草案及起草说明;
(三)起草法规、规章草案的法律依据和有关参考资料;
(四)各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法规、规章草案的书面意见和协调会议纪录;
(五)拟废止或者拟修改的法规、规章原文;
(六)其他有关资料。
第十五条 报送省人民政府的法规和规章草案,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审查,并向省人民政府提出审查意见。
第十六条 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在审查法规、规章草案时,认为不符合本规定的要求时,可退回原起草单位修改或者重新草拟,或者要求补报有关文件和材料。
第十七条 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可以单独或会同起草单位召集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的人员,对法规、规章草案进行咨询、论证,也可以印发各地区行署和州(市)人民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征求意见。
第十八条 各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和省政府各工作部门,收到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发出的法规、规章草案征求意见函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认真讨论研究,并按时报送经部门盖章或领导签字的书面意见。
第十九条 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对涉及各方权益的条款,应做好协调工作。对部门、单位之间分歧意见较大的条款,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召集各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协调。经协调后,意见仍不一致的,提请省人民政府决定。
第二十条 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对法规、规章草案审查结束后,应将审查意见上报省人民政府,由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省人民政府领导审定。
第二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讨论法规和规章草案时,起草部门负责人应到会作起草说明,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人应提出审查意见。

第五章 颁 发
第二十二条 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批准并授权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法规,依据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制定的规章,由省人民政府颁发;属于省人民政府职权范围内,根据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的需要而制定的规章,由省人民政府或授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发。
第二十三条 属于部门业务范围,专业性较强,但需要其他部门或地区协同执行的规章,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有关部门发布。
第二十四条 省人民政府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发的规章,应按规定报送国务院法制局备案。省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发布的规章,应按一式20份及时报送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以便上报备案。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规章除以公文形式印发外,《贵族政报》、《贵州日报》应全文刊载,省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应及时发布消息。
第二十六条 修改和补充法规草案、规章的程序,参照本规定办理。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5月21日起执行。



1992年5月21日
      从马德案看贪官们的“食物链”

               杨涛

3月22日,被媒体称为建国以来最大的卖官案主角———黑龙江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在北京二中院受审。在近6个小时的庭审中,公诉机关指控马德17次受贿共计6031857元,其中,12次受贿与“卖官”有关。马德承认了全部的指控。(《京华时报》3月23日)另据《北京晨报》3月22日报道,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与马德案相关联的原黑龙江省政协主席韩桂芝受贿案不久也将在北京开庭审理。
被告人马德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被指控担任要职6年间受贿近600万元。围绕着他的案件的暴露:向上,牵涉原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黑龙江省原政协主席韩桂芝等众多高官,其中,韩桂芝一次就收受马德送上的80万元人民币转给了其妹;向下,则牵涉到绥化市下辖10个县市,有半数以上县市的处级以上干部涉案,仅绥化市各部门一把手就有50多人牵扯进去,因而此案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卖官案。
从马德案中,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在一些地方的官场,已经形成了不成文的“潜规则”,那就是贪官们贪污、受贿所得来的钱,是不能自己独吞的,“自己得一点,向上送一点”,否则,他就很有可能翻船落马的。于是,在官场中,便形成一条无形的“食物链”,即高官吃大官,大官吃小官,小官吃百姓。反过来,这种从上到下的通吃并不是没有代价的,高官要提供官位给大官,大官要提供官位给小官,除此之外,高官还要庇护大官,大官还要庇护小官,形成一条利益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马德在其大肆收受赂贿的多年来,一直是稳坐钓鱼台,并且是“边腐边升”,而且因为他的稳定,庇护了其属下大小小的贪官污吏,可见由这一张由“食物链”结成的保护网是多么的结实,上有部长、副书记,中有市委书记,下有大大小小贪官一堆,完全可以让网内的贪官们放心大胆,肆无忌惮践踏任何法律。古人便说:“朝中有人好做官”。一些在官场搞腐败的“个体户”,恐怕还要千方百计要钻营进某一圈子内,寻求一张保护伞。官场中人进入某一圈子,成为“某某的人”,不仅是其有本事、有能耐、受赏识以及前程似锦的表现,而且其在外说话要粗、腰板更硬。马德本人要不是一个偶然事件把他牵连出来,他还会像在2000年中共绥化市委第一次会议上表态一样,冠冕堂皇地说:“决不搞以权谋私和权钱交易”,“带头保持清正廉洁”。“那些有利于个人功名而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影响干群关系的事,我们坚决不做。”从而,还可能由被他搞定的上级评为廉政的楷模。
更可怕的是,官场“食物链”不仅起到贪官结成团,起到利益输送和保护伞作用,而且严重地腐蚀了官场,正直之人如果不进入这一圈子,不向这一圈子输送利益,那就将永远排斥在仕途的道路中,迫使一些人不得不放弃原则而加入这一圈子。这一圈子如滚雪球一样,将一些官场歪风邪气传染到干净的地方。
如今,马德的“食物链”断了,他本人受审了,他的顶头上司也即将受审,围绕着“食物链”上的大大小小的贪官们也开始倒了,令人触目惊心。但是,这只是个案的胜利,因为这是超越马德保护伞的能力之上的中纪委来查处的,事实上,在保护伞范围内,“食物链”上的贪官都是极为安全的,因为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链条上,处于高位的贪官是绝对不能让这一链条任何一处出问题,因而,这个利益链上,地方司法机关是滴水难进的。
因此,在反腐败斗争中,我们不能不关注官场“食物链”的现象及其成因,不得不正视在官场“食物链”情形下反腐败的高难度。马德们如此大肆买官卖官固然可恶,但在此案中暴露出来的官场贪官抱成团,大面积地腐蚀官员的现象更加可怕,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政权稳定和执政党的生死存亡。马德们受审了,官场“食物链”也要拿到阳光下解剖,割断这一“食物链”说来简单:一是要实行民主,让高官、大官们没有官位的资源可卖;二是要加大反腐败力度,让反腐败机关相对独立于地方。但如何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落到实处,则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最后,我还要斗胆地问一句:在一些表面看起来比较廉洁、少有贪污受贿的官员被抓的地方,是真正那些地方的官员做到了廉洁自律呢?还是有一条不为人所知官场“食物链”在发挥它保护伞的作用呢?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 杨涛 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   邮编:341000   
tao1991@tom.com
tao9928@tom.com
个人博客:浩瀚法网 (http://tao1991.fyfz.cn) 欢迎光临、链接 


关于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后说明书更改备案有关事项的公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后说明书更改备案有关事项的公告

国食药监械[2004]55号



  医疗器械注册后,说明书发生更改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或其委找单位应向医疗器械注册审批部门提出更改备案。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本公告所指的医疗器械,为已注册的国产第三类医疗器械和进口医疗器械。

  二、本公告所指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后说明书更改,为不涉及技术性变化的说明书更改。涉及技术性变化的说明书更改,非本公告涉及范围,需按相应规定办理。

  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后说明书发生变化的,填写“医疗器械说明书更改备案申请表”(见附件)及相关文件,向医疗器械注册受理部门递交申请。相关文件至少包括:
  1.申报注册时所提交说明书的复本;
  2.更改备案的说明书;
  3.说明书更改情况说明(含更改情况对比表);
  4.注册产品标准修改单(仅限于说明书更改内容涉及修标时);
  5.关于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的声明。

  四、若在医疗器械注册证变更申请中同时涉及说明书更改,说明书更改备案材料,可与医疗器械注册证变更同时申报。

  五、医疗器械说明书更改备案申请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未接到通知,即视为生效。如接到通知,须按通知要求办理。


  附件:医疗器械说明书更改备案申请表(试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四年三月十一日